為什麼要定期進行腸胃鏡檢查?
如果直系親屬患有腸胃癌症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,其家人患癌的機會也會大大提高,所以必須要定時做腸胃鏡檢查。
患有腸胃腺性息肉、腸胃癌前病變,胃部腸化生、巴雷特食道症和慢性腸炎的人士,患癌的機會亦會提高.這類患者亦需要定時做腸胃鏡檢查。
另外,曾經患有腸胃癌症的人士也需要定時做腸胃鏡檢查以便跟進狀況,及早探測復發和新形成的腫瘤。
最後,如果有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腹痛、噁心、嘔吐、吞嚥困難、體重下降、貧血、排便出血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腹部或肛門腫塊等腸胃症狀,就建議做腸胃鏡檢查,找出原因,篩檢癌症,從而對症下藥。
腸胃鏡檢查有何用途?
腸胃鏡是用作檢查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、大腸和小腸末端內壁的情況,除了可作出診斷,亦可抽取組織檢查和進行治療的程序。
診斷:
1) 檢查有否發炎、糜爛、潰瘍、憩室、息肉、腫瘤和痔瘡等疾病;
2) 也可抽取胃組織做幽門螺旋菌檢驗。
治療:
可用作止血、切除息肉,處理食道和胃部靜脈曲張、安放支架、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等程序。
腸胃鏡檢查是怎樣進行的?
腸胃鏡是一項簡單的內窺鏡檢查,醫生會利用一條柔軟而可彎曲的內窺鏡,分別放進口部和肛門進行胃和腸鏡檢査。
大腸鏡檢查前3日必須食用低纖維餐;檢查前一天全日只可以飲流質,晚上需服用淨腸藥物排清糞便,以便醫生能清楚地觀察大腸內璧的病變。而在內窺鏡檢查前的6小時,患者必須禁止飲食。
為了減低檢查期間的不適和疼痛,在內窺鏡開始前,醫生會先進行麻醉程序。
胃鏡檢查一般需時約10-20分鐘,腸鏡檢查一般則需時約20-30分鐘。檢查過程中,患者會接受維生指數監測;而檢查完成後會於復甦室作短暫觀察,並轉移至病房休息。
進行腸胃鏡檢查時,我會感到十分難受嗎?
如果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接受腸胃鏡檢查,當然會感到不適。因此,腸胃鏡會於麻醉入睡情況下進行。內窺鏡麻醉可以分監察麻醉及靜脈注射鎮靜兩種:
1. 監察麻醉 在嚴密的監察下,麻醉科醫生會注射低劑量的麻醉藥,令患者在接受醫療程序期間進入昏睡狀態.相對靜脈注射鎮靜劑較為舒適。另一方面,患者若年紀大、有長期病、情緒緊張、做過腹部手術,監察麻醉是較好的麻醉方式。
2. 靜脈注射鎮靜劑 由負責腸胃鏡的醫生注射鎮靜藥物,使患者入睡,檢查過程當中患者整體上都不會有意識。
總括來說,這兩種麻醉方式會讓患者在接受檢查時得到較舒適的體驗。
如果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痔瘡,可以一併進行痔瘡切除嗎?
患者可以在完成大腸鏡檢查後接受痔瘡橡皮圈結紮術。
月經期間能否進行大腸鏡檢查?
月經是不會影響大腸鏡檢查的,也不會提高風險;但如果月經帶來嚴重不適,就應考慮延期。